又到一年夏粮归仓时,我国小麦主产区迎来购销两旺的火热景象。从田间地头到收购仓库,新麦收购按下“加速键”,价格稳步攀升,农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。这波行情背后,是政策托底、品质提升和市场联动的三重支撑,共同筑牢了粮食安全的“压舱石”。
政策“指挥棒”发力:最低收购价“五连涨”,农民吃下“定心丸”
“今年小麦卖得快,价格也比往年高!”河南周口的一位种粮大户感慨道。这背后,是国家惠农政策的持续加码。数据显示,我国小麦最低收购价已实现“五连涨”,从2020年的1.12元/斤逐步上调至2024年的1.19元/斤,累计涨幅达6.3%。
政策落地迅速,主产区收购进度明显快于往年。截至6月中旬,全国夏粮小麦收购量已突破1700万吨,预计全年收购总量将达8500万吨,保持历史高位。河南作为小麦第一大省,236个最低收购价库点已准备就绪,周口、信阳等地率先启动收购,一等麦价格达1.23元/斤,农民交粮积极性高涨。
专家解读: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分析师王向博指出,政策通过价格杠杆直接保障农民收益,同时稳定市场预期,避免“谷贱伤农”。
品质升级:好麦子卖出好价钱
今年小麦不仅产量稳,质量更是“十年最佳”。生长期未遭遇大规模赤霉病和倒伏,籽粒饱满、容重高,多项指标创近年新高。优质优价的市场规律充分显现,基层毛粮价格已从低点回升至1.18-1.19元/斤,面粉企业收购价普遍上涨至1.22-1.23元/斤。
在山东、江苏等地,加工企业为抢收优质粮源,甚至开启“24小时卸粮”模式。“质量好的小麦,企业愿意加价收!”一位粮商透露。市场看涨情绪浓厚,中间商和用粮企业纷纷建库囤货,推动价格稳中走强。
玉米“神助攻”:饲料需求拉动小麦行情
小麦涨价还有一个“意外推手”——玉米。近期华北玉米价格涨至1.21-1.25元/斤,与小麦价格持平,但小麦蛋白含量更高,性价比凸显。长江沿线饲料企业大量采购小麦替代玉米,珠三角港口小麦交易也明显活跃。
“6-8月是玉米供应空窗期,小麦成了香饽饽。”王向博分析。这一替代需求预计将持续支撑麦价,短期内市场易涨难跌。
后市展望: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
当前,夏粮收购进入高峰期,在政策兜底和多元市场主体入市的背景下,小麦价格有望保持稳中偏强走势。未来需关注两点:一是其他主产区会否启动最低收购价政策;二是秋粮上市前,饲料替代需求的变化。
结语:从“政策保底”到“市场抢粮”,今年夏粮收购的火热场景,折射出我国粮食安全的坚实底气和农民增收的可持续路径。正如一位老农所说:“粮价稳了,咱种地的信心就更足了!”
(本文数据来源: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、郑州粮食批发市场,观点仅供参考)
#暑期出游指南#
配资股票交易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