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VOL 3631
上周我去学校,和心理部门的皮克老师、还有妹妹Sula的班主任开了个会。
她们由衷地说:\"这个学期,特别开心看到Sula重返校园。她脸上大大的笑容,常常感染到我们。\"
虽然Sula的出勤率只有50%,但老师告诉我,她的成绩都很优秀。说这些话时,她们眼里满是欣慰和骄傲。
开车回家的路上,我脑海里全是两位老师温柔的笑容和声音,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。
这一年来,学校给我们的帮助完全超乎想象,尤其是皮克老师——她简直是我们全家的守护天使。
在英国,每所学校都设有特殊教育部门(SEND,Special Education Needs),专门为神经多元或其他需要特殊支持的学生提供帮助。
以前我只是听说过这个体系,直到亲身经历了我们学校的SEND部门,才真正明白它的意义!
皮克老师、Sula的班主任,还有其他参与制定帮助政策的任课老师,这一年来始终在不遗余力地支持着她。
他们用行动证明着那句承诺:\"我们绝不放弃你的孩子。\"这种责任心,让我们既感动,又深深折服。


自闭症女儿厌学了
妹妹Sula就读于一所规模较大的私立学校。从去年开始,她出现了焦虑情绪,放学回家经常情绪崩溃,我开始怀疑她有自闭症谱系倾向。
当我们向学校心理部门的皮克老师提起这件事时,她非常重视,亲自写了信件向英国医疗系统NHS申请为孩子做评估。
但这个流程异常漫长,通常要等一两年。为了让NHS重视我们的申请,皮克老师几乎每隔一两个月就会写信催促。
由于等不及NHS的排队,我们在去年底通过私立诊所确诊了妹妹的自闭症谱系(高功能自闭症即阿斯伯格)。
即便如此,皮克老师仍在继续与NHS联系,为Sula争取心理治疗资源。
今年1月新学期开始后,妹妹的状态很差,出现了厌学情绪,经常拒绝去学校。
即使在家她也无法集中精力学习,一想到学校就会莫名焦虑,却又说不出具体原因。
那段时间我的心理压力也很大,既担心孩子,又要花大量时间陪伴她。
皮克老师每天都通过邮件与我们保持联系,关心妹妹的情况,给了我们很多鼓励。
正是因为有她的支持,我们做父母的才平静下来、找回信心。
经过与学校的讨论,我们认为这是autistic burnout(自闭症能量耗尽),她需要减轻压力、充分休息。
于是我们为她创造了无压力的环境,让她慢慢恢复,并循序渐进地鼓励她重返校园。


特殊教育方案
确诊后,皮克老师立刻召集了由八人参加的会议,邀请了班主任、相关任课老师、我们家长以及社区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人员,共同为妹妹量身定制特别教育方案。
学校非常贴心地为妹妹做了各种调整,比如:
- 她对噪音敏感,可以在教室里佩戴防噪音耳机;
- 她可以免写作业;
- 她可以和最好的朋友坐同桌;
- 如果拥挤的走廊让她焦虑,老师会安排好朋友陪她一起走;
- 她可以跳过让她有压力的体育课和游泳课;
- 任何时候需要安静,她都可以去图书馆(学校给了她通行权);
- 如果有落下的课程,班主任会在体育课时帮她补课,但不强求;
- 如果她不来上学,班主任会把当天的课件和练习发给她,但对完成度没有要求。
皮克老师还特意嘱咐所有任课老师,对妹妹不催促、不评价,只给予鼓励和支持。
2、3月份时,妹妹发现学校在各个细节上都对她更加包容,渐渐有了安全感和信心,开始偶尔返校,有时一周一次。
每次她回学校,皮克老师都特别开心,一大早就站在校门口等她,陪她一起走进教室。慢慢地,妹妹对皮克老师的信任也越来越多。


心理咨询
我们一直很在意妹妹的心理咨询问题。我们很清楚,她不仅仅是自闭症谱系,更困扰她的是焦虑情绪。
但她从小就害怕被评价,很难向别人敞开心扉,即使是面对家长,她也不愿完全袒露内心的想法。因此,我们非常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助,让她能慢慢建立自信,学会表达自己。
然而,让我们受挫的是,私立诊所的心理医生全都排满了,也很难找到愿意上门辅导的。
皮克老师看到这个情况,一边继续和NHS青少年心理健康部门沟通,不断争取心理医师资源,一边提议说:“我发现Sula对我越来越信任了,也许我可以先成为她的心理支持伙伴!”
但问题是,妹妹对任何人的帮助都非常敏感,过度靠近反而会让她戒备。
比如,她拒绝看医生,也不愿意和心理医师面对面聊天,对成年人的谈话能躲就躲,尤其讨厌讨论自己的焦虑和情感问题。
所以,皮克老师的接近必须非常巧妙,不能让她察觉“这是心理辅导”。
她想了很多办法,决定先成为Sula的朋友。
最初,妹妹在家不肯上学时,皮克老师试着打视频电话给她,但完全不提“为什么不上学”,只是笑眯眯地分享一些学校的趣事。可即便如此,妹妹还是觉得有压力,第二次视频电话就不肯接了。
皮克老师原本也愿意上门拜访,但考虑到可能会让妹妹更紧张,就放弃了这个想法。
于是,她改用更柔和的方式——每天给Sula发一封简短的邮件,轻松聊聊学校里的新鲜事。妹妹虽然每封都读了,但很少回复。
皮克老师意识到,也许这种直接的交流方式还是会让妹妹有抵触心理,需要更间接、更自然的方式,在不让她觉得自己“被特殊对待”的前提下,慢慢建立信任。

当妹妹开始偶尔返校时,皮克老师想到了一个办法:给Sula安排一份“特殊的工作”。
她对妹妹说:“Sula,你是个很细心、很有想法的孩子,要不要来当我的小助理?”然后给了她三个选项:
1. 在图书馆帮忙整理图书、贴标签;
2. 在皮克老师去低年级上课时,帮她拿教具;
3. 每天去皮克老师的办公室整理空间,设计一个“安静角落”。
妹妹选了第三项,这个任务让她开始对上学有了期待。
为了不让妹妹觉得自己被“区别对待”,皮克老师还邀请了她的好朋友一起参与设计。
这个“安静角落”不仅是给妹妹的,也是为所有神经多元或需要独处的学生准备的放松空间。
Sula对自己的“设计师”身份感到特别兴奋和自豪,从那时起,她每周返校1-2次,而设计“安静角”成了她最大的动力。
她兴致勃勃地布置房间,用电脑设计海报,和皮克老师一起挑选帐篷、垫子,还推荐了一些关于神经多元的书籍放在角落。这份工作让她找到了成就感。
就在这样的“工作”中,妹妹对皮克老师的信任越来越深,甚至开始向她袒露心事——比如某些让她介意的事情。
要知道,这是她第一次愿意向父母以外的成年人表达自己的焦虑!我和老R既欣慰又感慨,这位老师花了无数个月的耐心,终于走进了孩子的心里。
每次Sula提出困扰,皮克老师都会立刻帮她调整。比如:
有一次,妹妹不想上学,是因为计算机课的项目她落下很多,不知道怎么做,又不敢问老师。皮克老师马上联系计算机老师,安排她坐在好朋友旁边,一起完成同一个项目。
还有一次,妹妹说运动会让她焦虑,不想参加。于是皮克老师让她担任“工作人员”,负责设计锦旗和打分表。
就这样,妹妹终于开始敢于表达自己的需求,甚至有些顾虑她还没和我们家长说,就已经先告诉了皮克老师。
皮克老师就是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,成了Sula在校园里的“心理咨询师”。
而且,皮克老师仍然没有放弃争取NHS的资源。
终于,到了5月,Sula的排名被提前,获得了一位NHS专业心理咨询师!这两个月,皮克老师一直和心理咨询师紧密合作,共同支持妹妹。
至于Sula和心理咨询师Hannah的磨合,又是另一个故事了,下次我再详细写写。


对家人的帮助
学校的SEND部门不仅直接帮助谱系妹妹Sula,还为我们每个家人都提供了温暖的支持。
今年以来,皮克老师几乎每天都和我们邮件沟通,给了我们极大的心理安慰。我们的担忧有了倾诉的出口,而她永远的温柔与坚定也让我们对孩子有了更多信心。
她好几次邀请我们全家去她办公室喝热巧克力、吃饼干,随意聊天,让我们都能放松地和她相处。
在专业支持方面,从年初开始,她就为我们安排了专门的\"家长情绪沟通时间\"——每周都有心理医师通过视频和我们交流。在家遇到的任何困难,或是解决不了的育儿问题,都可以和心理医师倾诉。
正是这些支持,让我和老R的焦虑减轻了许多。面对Sula时,我们变得更有耐心、更有方法,尤其是当她情绪崩溃时,我们开始能够帮助她更快平复。
皮克老师也没有忽视姐姐Suki。那时姐姐正在准备升学考试,压力不小,回家后还要应付妹妹的陪玩,非常忙碌。
皮克老师多次关心姐姐的心理状态。我们也让姐姐的班主任参与进来,随时关注她的情况。班主任数次给我打电话,汇报Suki在校的表现。老师们还鼓励姐姐,有任何烦恼都可以随时找班主任或皮克老师谈心。
这一年虽然家里压力很大,我们把很多精力都放在了妹妹身上,但姐姐表现得特别棒——不仅拿了三个奖学金,每天都开开心心的,还收到了顶尖私校的录取通知书。


这个学期
这个学期,妹妹Sula的变化很大。
半年前,她还常常被焦虑击垮,倒在地上崩溃大哭,却怎么也不肯说出心里的恐惧。而现在,我几乎看不到这样的场景了。
最珍贵的是,她开始学会表达自己——有时向皮克老师倾诉,有时也会和我们分享她的困扰。每一个这样的小小突破,都让我们眼眶发热。
现在,她每周能有3-4天开开心心地去学校。老师和姐姐总跟我说:\"今天又看到Sula笑得特别灿烂。\"这句话,比什么都让我安心。
上周和老师们见面,听说她的功课一点都没落下,我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。
看着Sula一点点返回校园,我想这一年的点点滴滴都在起作用:精心调整的饮食,家里特意营造的无压力氛围,但最重要的,是她真切感受到周围所有人的那份无条件的爱与接纳。
正是这些温暖的包容,让那颗曾经惶惶不安的心,终于找到了踏实的安全感。
这所学校最打动我的,就是她们始终如一的坚持——日复一日地托举着特别的孩子,把心灵的健康看得比什么都重要。
我们是多么幸运,能遇见这样既专业又充满爱心的老师。
所以当姐姐选择继续留在这所学校时,我也由衷地觉得:还有什么比一个既呵护孩子成长,又温暖整个家庭的地方,更值得托付呢?

这一年,是泪与希望交织的旅程。我们用温柔的坚持,守护着一个特别孩子的成长。没有捷径,只有日复一日的理解与等待;没有魔法,只有无数个不放弃的微小瞬间。
皮克老师们用最温暖的方式告诉我们:真正的教育,是在孩子需要时默默铺好台阶,在她退缩时轻轻推开门,却从不让她察觉这是\"特殊照顾\"。
\"举全村之力养育一个孩子\",原来不是一句空话。
当整个环境都愿意放慢脚步,用专业与爱心编织安全网时,每个特别的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绽放方式。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号立场。文章版权归「大米和小米」所有,未经许可,严禁复制、转载、篡改或再发布。本号长期征集线索/稿件,一经采用,稿费从优。提供线索/投稿请联系:contents@dmhxm.com。
点击拨打大小米服务热线

有任何问题点击“阅读原文”咨询“AI顾问”——你的专属个性化AI督导,专业又懂你!
配资股票交易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